因戶施策拔窮根 依托產業共致富_中國扶貧在線_S包養app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生態畜牧業已經成為上灘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圖為牦牛養殖大戶李存庫正在山上趕牛。

包養

原標題:記者蹲點筆記⑥——來自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向化藏族鄉上灘村的報告

上灘村地處偏遠,信息閉塞,觀念陳舊,村民多以土地為生,靠天吃飯。近年來,村里確包養立了“一工(務工)、二養、三種”的扶貧基本思路,有計劃包養網組織實施勞務輸包養網出,立足當地優勢擴大養殖規模,并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同時,金融扶貧、產業扶貧、項目扶貧、醫療扶貧等多措并舉,形包養成了穩定的脫貧致富局面。

因戶施策—包養網

干部與貧困戶結“親戚”

5月3日,連續幾天的雨雪天氣終于有所好轉。傍晚時分,村包養網民昝滿貴姐正在院子里包養拾掇晾干的中藥材。大門口包養突然有人喊:“貴姐,城里來親戚啦!”貴姐趕忙出門相迎,原來是趙俊芳來了。

趙俊芳是青海省西寧市衛生監督所的黨支部書記,他認貴姐這個“親戚”已經2年了。看到“親戚”來了,貴姐笑容滿面地拍了拍手包養網上的灰,連忙拉著趙俊芳的手往屋里請。

貴姐包養家是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包養網的貧困戶。丈夫馬得庫體弱多病,患包養有肺心病,常年服藥,不能從事重包養網體力勞動,包養網每年醫藥費需要3萬多元。她的一雙兒女都在上大學,每年學費也要1萬元左右。貴姐一邊要照顧患病的丈夫,一邊又要為生計忙活,46歲的她看上去特別包養蒼老。

讓貴姐欣慰的包養網是,盡管家里困難,但孩子學習都好,而且非常孝順。“女兒的生活費都是自己勤工儉學掙來的,有了余包養錢還補貼家用。”談起女兒,貴姐臉上寫滿了驕傲。她說,女兒剛考上包養網包養青海大學時,由于家里困難,兒子也要上學,女兒不忍母親太操勞,曾提出自己出嫁要些聘禮補貼家用。貴姐說,“我堅決包養沒同意,我們這輩已經很窮了,他們不能跟我們一樣。只有好好讀書才能有出息”。

青海省國土包養資源廳駐上灘村第一書記周丹文知道包養網貴姐家的情況后,積極幫助貴姐申請幫扶,因戶施策。一方面,通過青海省出臺的“一聯雙幫三治”包養的扶貧工作機制,協調包養聯點幫扶單位西寧市衛生監督所,包養網與貴姐家結對認親,發揮行業扶貧優勢,實施醫療救治幫扶;另一方面,為了讓貴姐盡快脫貧,通過金包養網融扶貧政策,幫助包養網她貼包養息貸款3萬元發展藥材生意,今年又申請了人均5400元的產業發展資金,發放西門塔爾母牛3頭。去年,周丹文又幫助貴姐家申請了低保貧困戶,每年每人可享受2016元的補貼包養網,她的兒子女兒也申請到了1.2萬元的大學生困難救助。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