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三優先”,讓生活樂起來包養網。優先發展民族教育,包養網牢固樹立“扶貧必扶智、治窮先治愚”理念,率先到位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并啟動民族地區十五年免費教育計劃,為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創造了條件。優先提升醫療水平,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行大病醫療保險和分級診療制度,構建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社會包養保險實現全覆蓋。優先開展文明創建,開展清潔行動、健康行動、禮儀行動,助推群眾養成新風正氣,包養調動起群眾“我要脫貧”的包養網主動性、自覺性,納入全國農村精神文明示范縣創建范疇。
突出“三引領”,讓基礎強起來。突出規劃引領,落實“5個1”幫扶工作責任,包養網明確扶持資金和各階段具體幫扶措包養網施,實行包養掛圖作戰、倒排工期,倒包養網逼落實。突出項目引領,包養建包養成深度完善的項目儲備庫,加快農村道路等基包養礎設施建設,建成“幸福美麗新村”75個,為脫貧致富提供了強力支撐。突出人才引領,實施“羌山英才”行動計包養劃,設立專項基金,每年選送一批村組包養網人才到高校培訓,每年實用技能和就業創業培訓4000人次,為脫貧奔康提供包養網技術保障和智力支持。
打好包養“三張牌”,讓腰包鼓起來。打好“種養牌”,念好“山字經包養網”,注重綠色品牌效應,加快農村改包養革試驗,近包養網年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3家、專合組織377個,建成農業產業基地75萬包養畝,拓寬貧困家庭收入來源,“兩項收入”增速連續5年包養位列全市第一。打好“旅游牌”,依托生態優勢,包養大力包養網發展鄉村包養旅游,全縣180家包養網農家樂輻射帶動1800多戶5400余人受益,每年實現包養戶均收入4萬元以上。打好“科技牌”,借力網絡扶貧,依托旅游景區、農家樂等游客集中區域精準營銷,借助村淘等站點網上銷售,讓農產品插上“互聯網+”翅膀飛出羌山,僅去年全縣3260余戶群眾就戶均增收近1000元。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