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省政府委托,現將201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5年預算草案提請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并請省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預算執行情況
2014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改革發展穩定繁重任務,全省各地、各部門按照省委對財政經濟工作的總體部署和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批準的預算,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落實積極財政政策,促進經濟甜心寶貝包養網平穩運行和提質增效,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財稅改革不斷深化,財政收入實現平穩增長,各項重點支出得到有效保障,推動吉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績。
(一)預算收支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
收入: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7.22億元,完成預算的100.2%,比上年增長7.2%。其中,增值稅55.55億元,增長18.4%;營業稅107.46億元,下降1.7%(如加包養網單次上“營改增”政策轉移的收入,增長6.4%);企業所得稅48.59億元,增長17.6%;個人所得稅11.21億元,增長30.1%;專項收入12.2億元,下降10.9%(主要是受經濟下行、礦產企業開工不足影響,礦產資源補償費等項收入相應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21.69億元,增長53.7%(主要是出讓補充耕地指標增加的收入)。
支出: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48.48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85.9%(主要是部分重大項目支出需要按用款進度撥款,當年沒有形成支出),增長7.4%。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54.87億元,下降1.3%(主要是落實中央和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等要求減少的一般性支出,以及按國家規定將計劃生育相關支出調整到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科目);公共安全支出32.44億元,增長6.4%;教育支出84億元,下降2.6%(主要是上年用省屬高校資產處置收入安排的支出較多,基數較高);科學技術支出12.82億元,增長4.4%;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9.37億元,增長6.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2.1億元,下降14.1%(主要是上年集中撥付中央下放企業關閉破產補助資金數額較大,基臺灣包養網數較高);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22.74億元,增長28.9%;農林水支出83.83億元,下降16.7%(主要是按照國家要求,改變農業生產資料與技術補貼資金兌付方式,調整支出級次,由省本級轉列市縣級支出)。
平衡情況: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7.22億元,加上財政部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收入121億元、中央補助收入1591.15億元、市縣上解收入72.08億元、上年結余和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148.68億元,省級財政收入總計2200.13億元。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48.48億元,加上地方政府債券省級還本支出12.1億元、地方政府債券轉貸市縣支出44.84億元、上解中央支出5.43億元、補助市縣支出1347.88億元、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及結轉下年支出等141.4億元,省級財政支出總計2200.13億元。省本級實現財政收支平衡。
匯總省本級和市縣預算執行情況,2014年全省地方級財政收入1203.38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5%,增長4%。其中,增值稅139.78億元,增長16.9%;營業稅228.78億元,下降6.7%;企業所得稅143.22億元,增長17.5%;個人所得稅34.92億元,增長24.5%;行政事業性收費86.37億元,增長1.7%。2014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906.94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3.3%,增長5.9%。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53.5億元,下降5.2%;公共安全支出154.63億元,增長4.6%;教育支出407.1億元,下降3.6%(主要是上年用教育費附加和處置資產收入安排的支出較多,基數較高);科學技術支出36.45億元,下降2.1%(主要是上年科技研發投入增幅較高,特別是基建等一次性支出較大影響);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61.16億元,增長8.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90.2億元,增長8.3%;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206.44億元,增長13.7%;節能環保支出134億元,增長5.7%;農林水支出308.68億元,下降3%(主要是以前年度規劃的大宗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基本結束和受上年遭受嚴重洪澇災害,農業和水利抗災減災支出較多,基數較高影響)。
2014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03.38億元,加上財政部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收入121億元、中央補助收入1591.15億元、上年結余收入和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290.47億元,全省財政收入總計3206億元。2014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906.94億元,加上地方政府債券還本支出31億元、上解中央支出5.43億元,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出資金和結轉下年支出等262.48億元,全省財政總支出為3205.85億元,全省財政收入總計與全省財政總長期包養支出相抵,凈結余0.15億元。
2.政府性基金預算。
收入:2014年省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104.78億元,完成預算的97.9%,增長1.3%。其中,車輛通行費31.28億元,增長16.7%;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3.23億元,增長0.7%;彩票公益金收入11.7億元,增長10.2%;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入10.34億元,下降29.9%(主要是當年農用地征用為建設用地數量減少的影響);地方教育附加收入9.34億元,下降8.5%包養網(主要是消費稅等主稅負增長的影響)。
支出:2014年省本級政府性基金支出52.01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44.3%,增長23.4%。主要是歷年滾存結余較大,以及個別重大項目需按施工進度撥款,當年未形成支出。省本級政府性基金支出中,交通運輸支出32.1億元,增長16.4%。
平衡情況:2014年省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104.78億元,加上上年結余收入、中央補助收入和市縣上解收入等114.27億元,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總計219.05億元。2014年省本級政府性基金支出52.01億元,加上補助市縣支出和調出資金等101.64億元,省級政府性基金總支出為153.65億元。基金收入總計與基金總支出相抵,年終結余65.39億元。
匯總省本級和市縣預算執行情況,2014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608.66億元,完成預算的93%,下降4.4%。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55億元,下降7.1%;車輛通行費33.2億元,增長16.5%;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24.3億元,增長26.7%。2014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636包養甜心網.05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67.6%,下降9.9%。其中,城鄉社區支出524.64億元,下降13.1%;交通運輸支出35.9億元,增長23.4%。
2014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608.66億元,加上上年結余收入、中央補助收入和調入資金等338.4億元,收入總計947.06億元。2014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636.05億元,加上調出資金6.5億元,基金總支出為642.55億元。基金收入總計與基金總支出相抵,年終結余304.51億元。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2014年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92億元,完成預算的106.4%,增長7.5%。其中,利潤收入1.38億元,增長11%;股利、股息收入0.54億元,下降0.6%。2014年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支出1.86億元,完成預算的100%,增長3.1%。其中,產業升級與發展支出1.27億元,下降7.8%,其他支出0.56億元,增長31%。
2014年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92億元,加上上年結余831萬元,收包養網入總計2億元,與國有資本經營支出1.86億元相抵,結余1469萬元。
(二)落實省人大預算決議及主要工作情況。
過去一年,在省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大力支持下,各級政府及其財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決議,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加強預算執行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1.大力支持經濟發展。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和杠桿作用,促進全省經濟平穩運行和提質增效。一是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繼續實施結構性減稅,擴大“營改增”實施范圍,全省改征增值稅規模擴大到28.37億元,比上年增加21.42億元;推進煤炭資源稅計征方式改革,落實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取消和調整省級行政事業性收費5項,降低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6項,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二是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2014年省財政選擇部分專項資金采取貼息、股權投資、設立投資引導基金、事后獎補等間接方式支持經濟發展,引導和帶動金融和民間資本投入的能力進一步提升。三是支持重點項目建設。積極爭取中央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拓寬籌資渠道。省財政共計籌措安排重點項目建設資金501.3億元,比上年增長11%,主要用于支持營城子至松江河、敦化至通化等多條高速公路,吉圖琿鐵路客運專線、遼源至長春等多條鐵路,西部地包養網區河湖聯通工程、引嫩入白、中部城市供水等重大水利基礎設施,長春龍嘉機場二期、松原機場、白城機場等重點項目建設。四是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突出發展民營經濟的意見》,籌措安排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資金、基金13.2億元,增加對小微企業擔保公司資本金注入,重點支持企業貸款貼息、技術改造和創新、創業園區建設和高技能人才培訓等,推動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2.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十五大民生工程”、42項民生實事,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加大投入力度,確保所需資金及時足額到位。2014年,全省財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全部財政支出的79.1%,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連續8年將新增財力的70%以上用于民生。一是支持創業就業。妥善落實各項就業扶持政策,省財政籌措撥付就業補助資金29.9億元,以公益性崗位援助、實訓基地和高校畢業生創業平臺建設為重點,著力促進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特殊群體就業。二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籌措撥付資金152.2億元,主要用于保障養老金及時發放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籌措撥付資金14.9億元,保證了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順利合并實施。籌措撥付資金44.5億元,主要用于保障城鄉低保金及時發放,將城鄉低保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25%。三是支持改善群眾居住生活條件。籌措撥付資金137.7億元,協調落實開發銀行貸款145.1億元,支持開展棚戶區、農村危房改造、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暖房子”工程建設。省財政從2014年開始,連續2年安排獎補資金10億元,支持市縣加快二次供水改造工程建設。籌措撥付資金6.3億元,支持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惠及92.2萬農村居民和12萬學校師生。四是做好自然災害救助工作。及時撥付調度資金7億元,確保了松原地震、白城洪澇災害應急搶險和恢復重建等資金需要。
3.推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一是支持教育優先發展。省財政籌措撥付資金142.1億元,進一步提高省屬高校生均撥款水平、義務教育公用經費、民族學校公用經費標準,重點支持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啟動實施農村初中寄宿條件改善工程和新一輪農村薄弱校改造計劃,支持中等職業示范校建設和普通公辦高中改善辦學條件。二是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籌措撥付資金73.4億元,用于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補助及提高補助標準,支持各市縣建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深入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收支兩條線改革。三是推進科技創新。增加省級財政科技研發投入1.5億元,整合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積極推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新增的省級科技研發包養網推薦投入,重點用于支持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設立科技風險投資基金等。四是促進文化繁榮發展。籌措撥付資金31.7億元,實施社區文化活動室、農村文化小廣場、“送戲下鄉”等文化惠民工程,積極支持文物保護、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產業發展和優秀文藝作品創作生產等。
4.積極推動農業現代化。一是支持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省財政籌措撥付資金85.9億元,大力支持農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農業綜合開發、推廣新型農業栽培技術、農業規模化經營等,促進農業穩產增產。二是認真落實對農民的各項補貼政策。籌措撥付資金105.6億元,用于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增產技術補貼、農業保險補貼等,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三是支持開展扶貧幫困。籌措撥付資金8.3億元,重點支持實施貧困村整村推進、貧困片區扶貧開發、少數民族地區興邊富民行動等。改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大力實施精準扶貧,把貧困人口數量作為主要參考因素分配資金,并將財政扶貧發展資金、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的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市縣管理,有效提高扶貧工作的精準性、時效性和持續性。四是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甜心寶貝包養網革。籌措撥付資金9.3億包養留言板元,推進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在12個縣(市)開展了“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繼續在全省48個市、縣(區)推行直補資金擔保貸款工作,2014年全省新增貸款25億元,當年惠及農戶13.8萬戶。
5.穩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吉林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實施意見》已經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各項財稅改革任務穩步推進。一是深入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確定改革政策框架體系。制定印發了《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意見》。起草了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全面推進預算公開、省對市縣轉移支付制度等其他相關配套制度,將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出臺情況適時印發。健全政府預算體系。完善一般公共預算編制,強化預算執行管理,細化政府性基金預算編制內容,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績效評價長效機甜心花園制,將社會保險基金各險種全部納入預算編制范圍。積極推進預算信息公開。全省總預算、省級部門預算、省本級“三公”經費匯總預算信息全部公開。各市縣全部公開政府預包養情婦算,47個市縣公開了“三公”經費預算。清理整合財政專項資金。積極開展專項資金清理整合工作。采取撤銷、合并、下放市縣管理等措施,省級預算安排的財政專項資金由167項整合壓縮到42項。二是穩步推進稅制改革。擴大“營改增”實施范圍,出臺了我省郵政業、速遞物流業、電信業實施“營改增”的落實意見。實施了煤炭資源稅計征方式改革,確定我省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稅率為2%,相應取消煤炭資源企業礦產資源補償費和副食品價格調節基金。三是規范政府債務管理。省政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相繼制定了地方政府性債務收支計包養網比較劃編制、債務舉借核準管理、債務償債準備金管理、風險預警指標監測管理等配套辦法。按照國家要求,扎實開展存量債務清理甄別工作,包養網進一步摸清了我長期包養省債務底數。同時,大力推廣PPP融資模式,吉林市第六供水廠建設工程和國電吉林熱電廠熱源改造工程2個項目列入國家示范項目目錄。四是積極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省政府印發了《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實施意見》和《2014年省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確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展會招商招展、立包養網法咨詢、公共機構節能管理等5大類92項內容可由社會力量承辦。
6.進一步提升財政管理水平。一是大力推進依法理財。認真做好立法協審工作,加強規范性文件管理。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省財政行政審批項目由7項壓縮為2項,所有行政審批項目內容均向社會公開。二是強化預算執行管理。2014年全省結余結轉資金占當年財政支出的比重為7.1%,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比國家要求9%的控制目標低1.9個百分點。三是推進預算績效管理。進一步擴大預算績效管理試點范圍,省級選擇城鎮化建設引導資金等8項專項資金和80個部門項目支出開展績效評價,對省編辦等15個部門進行整體支出績效評價試點。四是推進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制定了《吉林省省級財政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實施方案》,積極協調人民銀行和各家代理銀行,啟動了財政資金電子支付安全支撐體系建設工作。在省本級開展國庫現金管理試點,有效活化了國庫沉淀資金。五是加強政府采購管理。推進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政府采購的范圍進一步擴大。
總的看,2014年財政運行總體平穩。這得益于省委的正確領導和科學決策,得益于省人大、省政協及代表委員們的監督指導和大力支持,是全省上下攻堅克難、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仍然面臨很多新的矛盾和問題:受經濟持續下行影響,財政收入中低速增長呈常態化,但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等剛性支出不斷增加,收支矛盾突出并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財稅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歷史積累的一些深層次矛盾顯性化,推進改革的任務復雜艱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雖然總體可控,但繼續舉債空間有限,政府主導項目建設融資和財政預算執行面臨較大壓力;財政基礎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等等。這些矛盾和問題,都需要我們高度重視,認真研究,盡快破解。
二、2015年預算草案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開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編制好2015年預算,對于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各項決策部署,更好地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2015年預算安排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2015年預算安排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十屆三次、四次全會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貫徹實施《預算法》,按照省委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繼續貫徹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預算管理制度,切實推進預算公開透明;健全政府預算體系,加大預算統籌力度;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著力保障民生和改革支出,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嚴肅財經紀律;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切實防范財政風險,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預算編制遵循的基本原則:一是依法理財。全面貫徹落實新預算法和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要求,改進預算編制方法,細化預算編制內容,推進預算信息公開。二是整合財力。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加大資金統籌,清理規范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或生產總值掛鉤事項,提高資金配置效率。三是有保有壓。擴大有效投資,支持重點領域、重點產業包養網比較發展,加大農業、教育、科技、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投入,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四是改革創新。改進資金投入方式,大力推行產業基金、股權投資、PPP模式、政府購買服務,放大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質甜心花園量。五是強化績效。將績效管理理念和方法融入預算編制全過程,健全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建立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相結合的制度。
(二)2015年收支預算安排。
按照預算編制的基本原則,對2015年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安排如下:
1.一般公共預算。
2015年省級財政收入291.86億元,比上年增加24.63億元,預期增長9.2%(主要是按照國家規定將地方教育附加等8項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增加的收入)。加上預計中央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收入、稅收返還和提前下達轉移支付收入、市縣體制上解收入、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轉列一般公共預算的政府性基金結余資金等,省級收入總計1778.26億元。扣除上解中央支出、地方政府債券省級還本和轉貸市縣等82.55億元,省級財政支出安排1695.71億元,增長6.3%(不包括上年結轉支出和執行中國家追加的一次性專項補助,下同)。其中:省本級支出安排534.89億元,增長6.1%;省對市縣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支出安排1160.82億元,增長6.4%。
省級財政支出主要安排情況: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1.23億元,增長0.7%;教育支出132.91億元,增長15.5%;科學技術支出17.59億元,增長15.9包養網%;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0億元,增長3.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35.77億元,增長2.2%;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00.73億元,增長4.6%;節能環保支出58億元,增長10.1%;農林水支出185.85億元,增長4.7%;交通運輸支出117.86億元,增長1.9%;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6.42億元,增長5%;住房保障支出34.71億元,增長0.8%。
匯總省級預算和市縣預算,2015年全省地方級財政收入1263.46億元,比上年增加60.08億元,預期增長5%。加上預計中央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收入、稅收返還和提前下達轉移支付收入、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轉列一般公共預算的政府性基金結余資金等1507.72億元,全省收入總計2771.18億元。扣除上解中央支出、地方政府債券還本等64.06億元,全省財政支出安排2707.12億元,增長6.5%。
2.政府性基金預算。
2015年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85.99億元,比上年增加2.19億元,預期增長2.6%。加上上年結余收入65.39億元,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總計151.38億元。扣除調出資金5.51億元、結轉下年支出23.51億元,省級政府性基金支出122.36億元,比上年增加8.11億元,增長7.1%。其中,省本級支出37.55億元,下降8.2%;對市縣轉移支付84.81億元,增長15.6%。
匯總省級預算和市縣預算,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573.46億元,比上年增加19.43億元,預期增長3.5%。加上上年結余收入304.51億元,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總計877.97億元。扣除調出資金58.4億元、結轉下年支出244.21億元,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575.36億元,比上年減少9.08億元,下降1.6%。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2015年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57億元,比上年減少0.35億元,預期下降包養網18.3%。加上上年結轉收入1469萬元,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共計1.72億元。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支出相應安排1.72億元,比上年減少0.14億元,下降7.6%。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2015年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88.73億元,比上年減少8.83億元,預期下降9.1%。其中保險費收入82.4億元,財政補貼收入3.8包養網ppt8億元,利息收入2.38億元。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支出92.92億元,比上年增加10.68億元,增長13%。收支相抵,本年缺口4.19億元,使用以前年度滾存結余彌補。
匯總省級預算和市縣預算,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收入834.23億元,比上年增加87.03億元包養,預期增長11.6%。其中保險費收入539.65億元,財政補貼收入276.72億元,利息收入11.68億元。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支出831.67億元,比上年增加108.78億元,增長15%。收支相抵,本年收支結余2.56億元。
以上預算安排的具體情況,詳見《吉林省201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5年預算(草案)》。
(三)2015年省級財政支出主要政策。
1.加大有效投資,促進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一是籌措安排資金123.67億元,支持交通水利等重點領域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暖房子”工程、農村危房改造、農村居民安全飲水、城市二次供水和燃氣包養網VIP設施等民生工程建設,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推進新型城鎮化。二是籌措安排資金23.2億元,支持重點產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突出發展民營經濟,加大對具有吉林特色和高技術特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金融業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籌措安排資金21.7億元,探索和鼓勵通過設立引導基金或擔保基金、股權轉讓、PPP等市場化方式,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發揮財政資金對社會資本的引導帶動作用。四是籌措安排資金12.82億元,支持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大氣污染防治和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公共機構和建筑節能改造,對購置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五是籌措安排資金3.04億元,支持招商引資、對外經貿發展和城鄉現代流通,對中國馳名商標、吉林省著名商標及標志和名牌產品的生產企業給予獎勵。
2.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切實保障改善民生。一是籌措安排資金42.36億元,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職業年金制度,調整優化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結構。二是籌措安排資金40.29億元,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和發放天然林保護工程一次性安置職工社會保險補貼,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水平,支持就業創業和開發公益性崗位,實施臨時救助制度,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三是籌措安排資金36.07億元,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財政補助標準,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全面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革和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支持計生事業發展。四是籌措安排資金19.32億元,支持林業檢法管理體制改革、政法部門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保障生產安全和食品藥品安全,對社區法律服務站給予經費補助。
3.加大教育科技文化投入,健全完善體制機制。繼續把教育、科技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予以保障。一是籌措安排資金17.99億元,合理配置義務教育教學資源,保障進城務工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支持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二是籌措安排資金4.76億元,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和資源優化整合,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生均撥款制度,引導企業和民間資本參與舉辦職業教育。三是籌措安排資金10.2億元,進一步提高省屬高校生均經費撥款水平,對公辦普通高中給予經費補助,扶持民辦高校和特殊教育發展。四是籌措安排資金10.38億元,支持科技創新和人才開發,健全技術創新引導支持機制,促進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優化財政科技支出結構,重點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研究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開發等公共科技活動。五是籌措安排資金4.04億元,支持吉林大劇院和省美術館建設,扶持文化產業發展、優秀文藝作品創作和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發展,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大文化惠民和冰雪強省建設投入。
4.健全財政支農政策,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包養展。一是籌措安排資金24.38億元,支持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加大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退耕還林還草、畜禽糞污等農業農村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投入,支持深松整地、測土配方施肥、保護性耕作和秸稈還田,推進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節水高效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科技創新、全程農機化、綠色產品和畜牧業發展,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二是籌措安排資金5.08億元,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實施土地收益保障貸款貼息政策,對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包養網評價量給予獎勵,加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投入,實現玉米、水稻等大宗糧食品種應保盡保。三是籌措安排資金10.29億元,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和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建設美麗鄉村,支持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工作,促進農村體制機制創新。四是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支持育林造林和林業資源生態保護,健全財政扶貧資金管理機制,支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
5.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建設節約型政府。一是嚴格執行中央和省委關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有關要求,從嚴從簡,勤儉辦一切事業,建設節約型機關。二是政府性樓堂館所一律不新建,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嚴格控制會議、節慶、論壇、展會等支出。2015年省本級“三公”經費預算安排在上年壓縮基礎上進一步壓縮。其中,因公出國(境)經費壓縮10%,專項接待費壓縮5%,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在上年壓縮基礎上實行總額零增長。三是加快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健全接待、培訓、出國、辦公設備家具購置等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建立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長效機制。
三、認真做好預算管理工作,努力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2015年,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繁重。我們將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省人大依法監督和省政協大力支持下,強化法制意識、責任意識和改革意識,振奮精神,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努力完成全年預算任務。
(一)嚴格依法理財,推進財政管理法治化、規范化。認真貫徹實施《預算法》,以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推進財政改革、加強財政管理。適應收入預算從約束性向預期性轉變的要求,預算審核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盡快轉變預算控制方式。全面清理財稅優惠政策,清理規范與財政收入掛鉤的支出政策,促進公平競爭和統一的市場環境建設。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堅決防止和糾正虛增財政收支行為,促進依法依規征收,規范財政支出管理。加強政府債務管理,依法舉借政府債務,逐步建立“借、用、還”相統一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切實防范財政運行風險。
(二)深化財包養管道稅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積極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進預決算公開,規范預算公開工作流程,及時主動回應公開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除涉密信息外所有涉及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單位)均應公開預決算。健全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明確四本預算的支出范圍和重點,加強統籌協調,避免交叉重復。推進中期財政規劃管理,研究編制省級重大項目2016—2018年滾動財政規劃,對未來三年重大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分析預測,對規劃期內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項目,研究政策目標、運行機制和評價辦法,提高財政預算的統籌能力。優化轉移支付結構,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進一步清理、整合、規范專項轉移支付。落實國家稅制改革政策。根據國家要求,適時啟動我省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營改增”試點。結合國家財政體制改革進程,做好部分重點領域支出責任劃分等前期準備工作。
(三)硬化預算約束,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嚴格控制預算追加,年度預算執行中除救災等應急支出通過動支預備費等解決外,一般不出臺增加當年支出的政策,一些必須出臺的政策,通過以后年度預算安排資金。完善預算執行進度考核通報制度,建立預算執行進度、結余結轉資金與下一年度預算安排掛鉤機制。積極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對一般公共預算結轉兩年及以上的資金,區別不同情況,采取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下級政府交回上級政府、由同級政府收回統籌使用等措施加以盤活;對政府性基金結轉規模較大的,調入一包養網心得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加大對省級部門財政存量資金清理力度,除國家和省有明確要求或合同有特殊約定外,結轉超過兩年的資金予以收回統籌使用。
(四)強化績效理念,努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將績效理念融入預算管理全過程,完善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監督、預算績效相統一的預算管理體系,加快建立“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預算績效管理機制。按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在財政資金的使用上,盡量減少直接補助,更多地采取貼息、股權投資、設立投資引導基金等市場化方式安排撥付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和杠桿效應。注重財政資金使用與運用金融工具相結合,通過基金、PPP等多種形式,多渠道籌措經濟建設資金,放大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五)加強監督檢查,嚴肅財經紀律。嚴格執行有關財政法律包養法規和制度規定,規范專項資金管理,提高政策信息的透明度。嚴格財政專戶管理,除經財政部審核并報國務院批準保留的以外,其他專戶兩年內逐步取消。嚴格執行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強化對財政收支活動全過程的監督檢查,特別是加強對民生資金和項目的監督檢查,保障民生政策落實到位。自覺接受省人大的監督,虛心聽取省政協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推動形成秩序井然、風清氣正的經濟社會環境。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財政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將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嚴格按照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的決議和要求,全面推進依法理財,堅定信心、迎難而上、改革創新,努力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為實現“科學發展、加快振興,努力讓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做出更大的貢獻!(據財政部網站包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