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風采:山村“當家人”脫貧“一包養網站催化劑”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原標題:山村“當家人”脫貧“包養催化劑”

包養網

在寧夏鹽池縣曾記畔村,朱玉國(右)在工地查看村飼料加工廠的建設情況。新華社發

寧夏鹽池,本已僻遠。從鹽池縣城到王樂井鄉曾記畔村,還需上山下溝再走幾十公里。就是這么一個偏遠山村,卻由于金融扶貧而走上了致富路。

在這里,貧困戶與金融的“化學反應”,成就了這樣一個成績單:曾記畔村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后進村”成為全國聞名的包養網“致短期包養富村”“包養網單次信用村”,貧困戶數由原來的385戶減少到19戶。

而這個“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則是村黨支部,最關鍵的還是“當家人”。

曾記畔村是一個200包養網0多人的村子,之前,貧困就像一塊大石,壓得村民喘不過氣來。

朱玉國大膽嘗試,在村里掀起了“頭腦風暴包養”,不斷健全村里的包養條件各項規章制度和村規民約,調動老黨包養行情員、村干部、大學生村官的干事激情,讓有知識、有文化、有能力且積極上進的黨員“挑起大梁”。

2包養管道006包養包養網評價年10月,曾記畔村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首批村級互助資金包養網試點村。當時包養管道,國家撥付給曾記畔村20萬元扶貧互助包養價格ptt啟動資金。朱玉國多次召集村委會聽取各方意見,商量如何用好互助資金,把貧困群眾“等救濟睡著吃”的觀念變為“靠雙手干著吃”。最后村委會和全體村民定下規矩:村民從互助基金貸款,要入股互助社,按4∶6的比例發放貸款,貸款實行五戶聯保,黨員和貧困戶“一包養網幫一”。

就這短期包養包養網樣,曾記畔村一些村民依靠一兩千元的互助資金借款起步包養俱樂部,滾動發展,通過養殖、種植,有了人生“第包養站長一桶金”。

互助資金解決了貧困戶的燃眉之急,但三五千元貸款并不能扶持貧困戶實現規模發包養包養網推薦、產業致富。朱玉國利用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將互助資金和“千村信貸”捆包養網評價綁,將“雙到資金”注入互助社,撬動了數倍的發展資金,并采取“包養網推薦支部+產融保+黨員”“一幫一”的模式,擴大貸款額度。長期包養有了更加充足的資金,村民們增收致富的積極性包養網空前高漲。

目前,曾記畔村的互助資金發展到800萬元,朱玉國也通過互助資金包養網實現了向全村村民描繪的包養女人教育、醫療、養老“三個夢想”。

在朱玉國的帶領下,2016包養感情年,曾記畔村甩掉了貧困村的帽子。他又積極張羅、倡導農民群眾包養甜心網樹立文明新風尚,在村甜心花園里搞文藝活動,扭秧歌、評選好婆婆好媳婦、獎勵十佳創收戶。包養網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