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接通小山村:電信S包養app普遍服務助力精準扶貧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300億,光纖通到包養網10萬個村

“2015年12月,我的淘寶服務站開業,當天營業額就達到10058元,有68位村民辦理了業務。現在,除了代購商品,服務站還為農戶代銷農產品,真正實現了工業品進村、農業品進城的雙向流通。”5月4日,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上梁鎮舊集村淘寶店店主景建平告訴記者。

讓景建平等廣大農村電商獲益的是我國的光纖進村入戶工程。針對我國寬帶整體發展水平在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不斷提升、但在農村和偏遠地區發展水平相對滯后,城包養網鄉“數字鴻溝”不斷拉大的現狀,國務院辦公廳于2015年印發《關于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工信部和財政部隨即提出落實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的工作安排。

作為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發展的長效機制,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力爭到2020年完成約5萬個未通寬帶行政村通寬帶、約15萬個已通寬帶的行政村接入能力光纖化,為超過3000萬農村家庭提供寬帶覆蓋升級。“工信部聯包養合財政部在2016年先后組織實施了兩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通過中央財政投入帶包養網動企業投資,總計投入300億元,支持27個省(區、市)的10萬個行政村開展光纖網絡到村建設和升級改造,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村3.1萬個。”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包養網長聞庫表示,農村寬帶發展瓶頸得以破解,城鄉“數字鴻溝”切實縮小,有力帶動了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

電子商務成發展的重要抓手

5月5日,在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安國鄉翟灣村,村民們正在村委會進行寬帶入戶登記。“聽說安裝了寬帶,電視能比以前多看幾十個頻道呢。”村民開心地說。

長期以來,受經濟發展落后、地理環境復雜、人口居住分散以及建設投入資金大、運維成本高包養等因素制約,甘肅省農村和偏遠地區寬帶發展水平滯后。特別是在總人口達233萬的平涼市,“2015年,全市包養網貧困發生率為16.87%,行政村光纖通達率僅為24%。”平涼市副市長王利鋒說。

2016年6月份,平涼啟動電信普遍服務試點一期項目。半年后,該市行政村寬帶網絡通達率就提升至83%。平涼市網信辦主任張曉剛告訴記者:“全市實現包養網電視、電話、寬帶、WiFi全融合接入,全面完成一期333個未通村和347個升級村的建設任務。”

根據甘肅省的“1+17”精準扶貧方案,今年將實現全省80%以上行政村通光纖、95%以上行政村通寬帶。“為此,我省明確了農村寬帶建設發展的階段性任務和中長期目標,從征地、選址、用電、小區進入、基站環評、施工建設賠補等方面提出20多項具體支持保障措施。”甘肅省通信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趙衛東說。

在陜西省,“互聯網+電商”“互聯網+旅游”扶貧模式“風生水起”,網絡為精準扶貧、精準脫包養網貧提供了新方法、新路徑。銅川市從網絡設施、信息內容、電商平臺、公共服務等方面系統部署、同步推進,使得包養電子商務日益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2016年,全市農村電子商務完成銷售總額1.28億元,業務訂單量包養網達246萬單。目前,全市有各類團購網站、平臺40余戶,電子商務應用企業達2000余家,解決就業1800人。”銅川市副市長劉西林說。

信息化助力精準扶貧

步入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銅川市耀州區石柱鎮馬咀村,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排嶄新的LED智能路燈。這種“任性路燈”不僅節能環保,而且包養兼具無線網絡覆蓋、LED顯示屏、網絡安防攝像頭、智能照明、視頻直播等功能。在馬咀村,有路燈的地方就有免費WiFi信號,該村已成為實現無線WiFi全覆蓋的景區。

“陜西省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信息化服務運行體系已基本形成,信息化支撐農村電商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陜西省通信管理局局長高彩玲說。

信息化建設離不開電包養信運營企業的參與。中國電信陜西公司副總經理王今蓬告訴記者,陜西電信先期投入3000萬元建設的脫貧攻堅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已于去年9月上線運行。平臺實現了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扶貧措施監管落實、扶貧成效分析評估、績效考核獎懲有據的工作閉環機制,全方位全過程監管幫扶情況和成效。

針對如何將農產品賣出去這一脫貧重點問題,中國電信打通“互聯網+電商”扶貧通道,通過農村電子商務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中國電包養信銅川分公司還將鄉鎮營業包養網廳改造成電商服務站,一半用于電信業務,一半用于農村電子商務運營,充分發揮寬帶、手機和電腦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農村的信息化程度,打通了農戶與外界的信息通道。

5月2日,記者在銅川市耀州包養區小丘鎮了解到,“五一”節前剛剛開業的小丘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兩三天就收到訂單500個。該店主要銷售九孔蓮藕等包養本地原生態農產品,采取“互聯網+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以合作社為紐帶包養,以產業發展作為切入點,幫助貧困戶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依托網絡平臺拓寬銷售渠道,使村民致富步入包養快車道。

而耀州區馬咀村的“互聯網+旅游”扶貧模式也初見成效。這個2014年人均收入僅3200元的村子,短短兩年發生了巨變,2016年人均純收入提升到1.8萬多元,并包養網成為全國“一村一包養網品”示范村。

“未來農村電商服務體系要實現農民的4個不出村:買賣不出村、辦事不出村、金融不出村、創業不出村。”王今蓬說。

由于地理位置偏遠、農村住戶居住零散、村落布局不規則,在全國推進電信普遍服務試點的過程中,有大量地區在施工方案確定及工程施工中遇到了較大困難。比如在寧夏固原市隆德縣聯財鎮太聯村,通信基站需要建在山頂,施工安全是最大挑戰包養,“這里的桿子都是我們一根根抬上山的。”現場施工人員說,“此外,這里每年1包養0月份就會下雪,冬季在山區施工,經常出現因氣溫低導致凍土層開挖困難等情況,為保證工期順利完成,施工隊還要對凍土進行表面火烤。”

如今,通過大力建設,在這個偏遠的寧夏小山村,不僅路修到了村口,通了水電,而且手機4G信號也是滿格的。據介紹,太聯村電信普遍服務項目一期建設已于包養2016年底完成,目前二期工程正在進行,預計建設完成后寬帶網絡覆蓋率將達到95%。

村民有了更多獲得感

5月4日上午,平涼市涇川縣城關鎮鳳凰村鳳凰小學的教室里傳出孩子們的讀包養網書聲,校長景鋒新告訴記者:“2015年12月份白板教學進入校園,沒有引進百兆光纖之前使用2G網絡,老師辦公教學都不太方便。2016年9月包養網份光纖升級后,可以實現使用白板在線實時教學。現在每個教室都配備了電子白板,生動形象的包養影像教學資料使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大大提升。”

據景鋒新介紹,甘肅省建立了名師和課件共享教育資源云平臺,老師可以從云平臺上下載北師大名師的教學課件,使農村學生可以像城市學生一樣享受到優質的教學資源包養網。目前,平涼市已完成611所農村學校的“光網校校通”接入工程,實施了1000個農村教室的百兆光纖進班智慧課堂項目,全市農村學校網絡通達包養率超過90%,85%實現光纖進校。

在平涼市崆峒區崆峒鎮賈咀村,光纖接入前,村民生病吃藥只能跑到30公里以外的鎮衛生所報銷。“去年12月份電信普遍服務進村以后,開通了衛生專網服務,包養網村民在村衛生所看病,在村部現場就能進行門診補償、報銷。”賈咀村衛生所村醫云仙告訴記者。

而在偏遠的固原市隆德縣聯財鎮太聯村,部分年輕人正規劃著利用互聯網信息資源開展特色養殖種植、推介家鄉土特產。現在,太聯村80%以上的農民都換了電視,有了光纖,村民看電視、上網問題都迎刃而解。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