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托坪村的脫貧之路_中國發展門戶S包養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包養11月25日,托坪小組的怒族男孩李雪聰(左)和麻富貴向山下包養網張望,他們明年有望搬遷到山下的集中安置點。

匹河怒族鄉托坪村委會托坪小組位于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云南省怒江傈僳包養族自治州福貢縣境內。這個怒江邊大山頂上的自然村,生活環境惡劣、條件艱苦,至今未通包養公路,只能通過一條5公包養網里多的羊腸小路與外界相連。近日,記者跟隨村里的扶貧工作隊員走進這個貧困包養網村,了包養網包養網解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狀況。

包養網記者從怒江河谷出發,走過怒江上一座搖搖晃晃的吊橋后,沿著坡度甚至可達六七十度的陡峭山路艱難前行,隨身攜帶包養的相機都變得十分沉重。經過近3個小時的艱難跋涉,記者的衣服已經濕透,終于到達了托坪小組。

村里的貧困狀況超出了記者的想像——全村找不到一包養間像樣的房子,幾名老人在土坯房里圍著火塘取暖,包養家里沒包養有什么家具和電器,有的人甚至沒有鞋穿。

據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王小波介紹,托坪小組共有46戶怒族群眾,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37戶、共144人,貧困發生率近80%。他說,46戶房屋中土坯房43戶、籬笆房3戶,村里群眾受教育水平低,文盲、半文盲占7成左右。

遠居深山給村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由于交包養網通條件限制,村民種植的玉米和草果等作物收入有限,僅能解決溫飽。

9歲的怒族男孩李雪聰從小就生活在托坪小組,現包養包養是山下一所小學的三年級學生。他包養每周都得爬山上下學,有時遇到刮風下雨包養網還得讓父親到學校接送。

記者從福貢縣政府了解到,該縣已將托坪小組納入了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覆蓋范圍,計包養劃在匹河鄉政府旁包養地勢較為平緩的區域對村民進行集中安置包養網,并建設村民活動室、太陽能路燈、衛生公廁和標準化衛生室等,同時還計劃引導村民發展生態畜禽養殖,開展種植、外出務包養網工等技能培訓,幫助托坪小組村民包養盡快脫貧。

“能搬到包養網交通方便的地方住,我相信生活會越來越好,家里老人看病、孩子上學都會方便很多,我們也會一步步走上致富路,”托坪小組的怒族村民根四生說。

9歲的李雪聰告訴記者,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夠搬到山下去包養網包養好好學習,以后到北京上大學,畢業后回來建設家鄉。

托坪村是當地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據了解,福貢縣總體貧包養網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脫貧難,是滇西北貧困山區的典型代表,更是云南脫貧攻堅難啃的“硬骨頭”。

目前,當地按照“精準扶貧、包養精準脫貧”的工作思路,在全縣47個貧困村的每個村內安排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全力組織實施幫扶,推進基礎設包養網施建設、易地搬遷、危房改造及產業發展等工作,爭取在3年包養網之內讓全縣5個貧困鄉鎮全部脫貧。

新華社記者胡超攝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