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12月6日電 題:一所山區小學的“雙減”秘訣
初冬的陽光灑滿校園,孩子們從操場跑回教室,迫不及待地拿出紙筆,洋洋灑灑記錄下剛剛的游戲體驗。一個孩子寫道:“雖然淘汰后我像泄了氣的包養網皮球一樣悶悶不樂,但后來覺得輸和贏并不重要,開心和團結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林城鎮第一包養完全小學(簡稱“會同一完小”)的一堂寫作課:孩子們先做游戲,再在老師引導下完成一篇習作。語文老師石琳說:“我們鼓勵孩子從真實的體驗中獲得靈感,而不靠抄范文、背范文來學習寫作,許多生動的包養表達由此包養而來。”
地處武陵山片區的會同縣是勞務輸出大縣,包養網留守兒童很多包養網,爺爺奶奶是家長中的“主力軍”。相較于城市而言包養,以隔代養育為主的當地學生,其教育更依賴于包養網學校。
“雙減”政策落地后,在留守兒童占包養比超40%的會同一完小,老師們正在不斷探索符合校情和社情的教學秘訣。校長馬擁軍說,一句話概括秘訣,就是用提升效率、提高質量,來真正包養實現減負。
首要秘訣包養網是提高課堂效率,讓孩子們在有限時間盡可能充分掌握知識點。語文老師肖苗青說,老師們每周都會開展火熱的教研討論,就為了把教材“吃得透透的”,咀嚼出豐富的內容來。
12月初,記者在會同一完小走訪時,學校正在舉辦包養別開生面的“說教材”比賽。老師們分包養學科、分年級走上講臺,講解對教材和包養網課文的理解,闡述“雙減”之下教師如何轉換課堂角色,全員參與,探討互評。包養網
“雖然山區學校的資源比不上大城市,但我們常常開展研討,也有意識地加包養網強線上學習。”肖苗青說,大山阻斷不了老師們好學鉆研的熱情。
另一條秘訣是提高作業質量。“減負的根本在于提質——作業要更少,但學生的收獲要更多。”數學老師龍濤說,這就要在布置作業前花更多功夫選題,老師先做題,再將精選好的包養網題目包養網布置給學生。“從用多道題鞏固一個點,到用一道題講出多種解法。”包養
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馬擁軍在學校推行“無叉作業本”,題目做錯了不打大紅叉,而是用下劃線或者問號啟發學生自主檢查和更正。“一開始老師們有些不習慣,慢慢卻發現,孩子們更愿意主動改錯題了。”龍濤說。
秘訣還在于精準。教導主任楊明向記者展示了一張張錯題分析表。在每次鞏固練習中,老師們列表統計每道題的正確率、錯誤包養類型,并寫出有針對性的提升策略。“有點像大數據分析,找準知識包養網結構問題在哪,重點鞏固。以往需要3張試卷解決的問題,現在用一次鞏固練習包養網就能解決。”
“雙減”落地之初,一些在外打工的父母憂心忡忡。放學早了,作業少了包養,會不會讓孩子們更加沉迷手機包養?學校也在思考,如何幫助爺爺包養奶奶們一起抵御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誘惑力?
為此,老師們帶包養網學生玩起七巧板、華容道、魔方等輕量化、趣味化的思維訓練益智游戲,用一個個小道具玩出千變萬化。
沒過多久,校門口文具店里單價幾塊錢的魔方、七巧板等被孩子們一買而空。不少孩子放學回家后,還會拉著爺爺奶奶一起“研究”這些益智玩具。有孩子告訴龍濤包養:“有了這個,我包養就不玩手機了。”
下課包養網鈴響起,孩子們像歡脫的小鳥飛出教室,許多人手里還抓著魔方,笑聲在這所山區包養網小學的校園里回蕩。“對我們來說,‘雙減’最大的秘訣就是鉆研,鉆研怎么讓教育更有質量、更高效率,讓孩子學得更快樂。”馬擁軍說。(新華社記者張格、袁汝婷)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