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影響一群人。馮燕霞,眉山市青神縣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用一枚小小的鉤針、一雙巧手編織出精美的毛線手工藝品,通過電子商務網絡平臺銷售成功后,帶動婦女居家靈活就業,培訓學員近千名。1月18日晚,馮燕霞受邀走進央視三套綜藝頻道《向幸福出發》欄目“為愛而歌”專題,與全國觀眾分享自己的故事。
圖為節目錄制現場。
她,從小癡迷手工編織
受母親影響,馮燕霞從小就對毛衣編織有著濃厚的興趣。初中畢業后,更是對織毛衣包養情有獨鐘。她開始包養網站嘗試多方面的學習,還自購書籍學習多種編織技法。
一枚小小的鉤針在馮燕霞的手中上下翻飛,五彩的毛線很快就變成了漂亮的帽子、鞋子、襪子、毛衣等,讓人贊不絕口。
2013年,馮燕霞開起了屬于自己的手工編織淘寶小店。然而,機織產品競爭激烈,小店生意并不好,馮燕霞陷入到困惑之中。
一天,馮燕霞在動畫片《粉墨寶貝》中看到,片包養感情中穿插昆曲的生、旦、凈、末、丑各個行當的傳統文化精髓很是有趣,便萌發了用毛線編織人物的想法。后來,經歷了1個多月的嘗試、失敗、再嘗試、再失敗…..中國風昆曲娃娃生、旦、凈、末、丑終包養網于誕生。
馮燕霞把這些作品放到有200萬編織愛好者的國內手工包養一個月價錢編織交流平臺上,贏得一片喝彩。不少國內、外編織愛好者甚至因包養網dcard此找到馮燕霞,請求她開通網絡課教程教授編織技藝。
因為包養網很多網友都想學習編織,馮燕霞便開始自學繪畫、電腦制圖和視頻軟件、繪制編織圖解,并嘗試編織物品的原創設計、自學單反記錄創作過程,把作品的做法做成了圖文并茂并配有視屏教學的教程。通過網上教學,吸引了很多編織愛好者,第一次開課就有160人報名,其中包括幾個馬來西亞的編織愛好者。
她,免費教學促包養甜心網增收
漸漸地,馮燕霞毛線編織的名氣越傳越遠。周圍不少婦女和附近區縣的婦女們也包養慕名前來學習編織技術。致富不忘鄉鄰的馮燕霞對前來學習毛線編織技術的婦女們實行免費教學。
2013年11月,在青神縣婦聯的支持和幫助下,把鎮上閑置的倉庫改造為工作室,馮燕霞將工作室取名為“燕窩編制手工包養俱樂部坊”。
在這個40平米的工作室里,每天擠滿了帶娃娃學習鉤織的包養婦女們。不僅學臺灣包養網到了技術,而且織出了漂亮的產品,不出家門還能賺到錢。
這種居家靈活就業的方式對在家的農村婦女實在是太適合不過了,現在有100多名農村婦女不定期地跟著馮燕霞學習毛線編織。
除了教本地婦女手工編織技術,馮燕霞還被邀請到雅安,為參加“雅安婦女包養網居家靈活就業手工編織技能培訓”的學員授課。
在包養網雅安給村民們上課,馮燕霞一天往返兩個縣,中午也顧包養不上休息,但她毫無怨言。40個初學者,有些連怎包養價格么包養拿鉤針都不會,她就手把手地教,耐心給她們講解示范,一節包養課下來,常常口干舌包養甜心網燥。包養網就連下課短暫的休息時間,都被學員們圍著問問題給占用了。馮燕霞說,只要她們愿意學,自己苦點累點都不算什么。
雅安市漢源縣的王劍瓊,是一位殘疾人,腳走路不方便。她想學會毛線編織包養網技術,開個網店,在網上賣漢源的土特產和自己編織的毛線產品。包養金額馮燕霞對王劍瓊特別關注,不但手把手地教她學毛線編織技術,還甜心寶貝包養網建議她用毛線編織漢源櫻桃、花椒、雪梨,葫蘆盆栽等當包養網評價地的特產,在網上銷售。回家后的馮燕霞,不管王劍瓊問她什么問題,她都一一解答,還幫包養她設計,并給她發圖解。
圖為馮燕霞在節目現場展示毛線編織技術。
她,用畫筆傳遞溫暖
2020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后,宅在家的馮燕霞總覺得自己該做點什么。
“身包養體包養故事不好不能干重活,不能上一線,在家里宅著,我就用手中的畫筆致敬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英雄,為前方包養管道加油鼓勁。”雖然馮燕霞于2018年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現在是術后恢復期,但親眼目睹基層廣大黨員干部、志愿者們日夜堅守、眾志成城的感人身影后,她就想用畫筆讓一個個感動的“瞬間”定格。
2020年1月30日,馮燕霞的第一篇抗疫畫作《眾志成包養網站城 守護青神》在網絡發包養網布,緊張的防疫現場、豐富的青神元素,讓這幅作品獲得廣泛好評。接下來的十多天,馮燕霞繼包養網續揮動畫筆,夜以繼日地進行創作,繪出了志愿者、醫務工作者等一線防疫工作者的系列作品,感動無數網友。 (青神縣包養意思委宣傳部 文/圖)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