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鄭州8月3日電(程文超 范作言)河南嵩縣,地處伏牛山北麓,是典型的山區縣。近年來,嵩縣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頒布了多個養殖扶持計劃,大力發展養短期包養殖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而這其中涌現出不少“80后”的身影,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逐漸成為十里八鄉頗為有名的“新農人”。
“牧羊女”陳包養靜曉
陳靜曉在羊棚里觀察小羊進食情況。
“八月份準備上滿欄,大概2500只左右。”酷暑時節,河南省嵩縣何村鄉41歲的陳靜曉正在自己的羊棚里規劃著八月份的“羊羔上棚計劃”。
望著欄內一只只嗷嗷待哺的小羊,陳靜曉滿臉笑容,她的舉手投足都會引起羊群的注意。“養了快十年的羊了,村里的人都習慣喊我牧羊女。”
作包養價格ptt為一名“80后”,2007年,陳靜曉和丈夫像眾多村子里的年輕人一樣,到大城市里打過工、創過業,2009年,20多歲的她決定返鄉創業。
創業初期,陳包養合約靜曉并不順利,因為經驗不足,市場把握不準,創辦了4年的奶牛養殖場生意慘淡,瀕臨破產。但她并不氣餒,2013年,陳靜曉籌措資金,創辦了嵩縣釗鑫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始養羊。
“最開始有75只羊,一個棚。”起步初期,雖投入不大,但市場價格飄忽不定,投資的錢遲遲不見回報。家人和村民們也對她的生意充滿了質疑,“村里的人都說我干包養俱樂部啥啥不行,養牛賠,養包養網VIP羊賠,家里的錢都快被我敗光了。”
面對失敗,陳靜曉堅持了下來,她不斷學習最新的政策和經營知識,了解周邊地區養殖情況,在包養學習中尋找商機。
經過4年的沉淀,2017年,陳靜曉迎來了人生的轉機。在縣里惠農政策的幫扶下,陳靜曉成立河南省洛陽釗隆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扶貧+健康+市場”的創新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全縣的農戶養殖“育肥羊”達25000余只,公司年產值達1500萬元。
主播正在直播帶貨陳靜曉公司出品的“生態有機肥”。
不僅如此,在發展生態農業方面,陳靜曉也積極探索走出了一條“綠色循環農業”的新路子。她利用牛羊糞,轉化生產出了“生態有機肥”,利用區域優勢和一股韌勁自愿保護了瀕臨滅絕的稀有品種“豫西脂尾羊”……
在她的不斷“折騰”下,這位“80后”“牧羊女”蛻變成了當地的致富帶頭人。
2021年3月,陳靜曉被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授予“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等過段時間,羊欄滿了,村民們的分紅就不發愁啦。”陳靜曉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新“牛仔”王會生
王會生在清理牛棚。
見到包養網王會生的時候,他正在自己的家庭牧場里清理雜物,烈日下汗如雨下,衣服已全部濕透。“牧場主要由我自己打理,每天隔兩個小時進來一次,拌草、喂牛、清糞、沖洗,挺充實的。”提起枯燥的養牛生活,王會生頗為樂觀。
現年39歲的王會生,2002年12月入伍當兵,2018年底退役返鄉后,了解到閆莊鎮有著深厚的黃牛養殖傳統和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經過慎重考察后,決定在店上村黃牛養殖示范小區建設養殖棚,發展黃牛養殖業。
起包養網初,他對養牛并不熟悉,只是跟著別人學,“莊稼活,也好學,人家任何咱如何。”王會生笑著包養價格說。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自己養的牛有掉膘現象。經請教專家才明白,養牛不僅是要專心,還要細心,更要有耐心。
2022年,在鎮政府的支持下,他決定對老舊牛棚進行翻建和完善,養殖規模從原來的20頭提升到50頭,并且專攻母牛繁殖,公牛犢或者自己養,或者賣掉。“今年收入應該可以吧,差不多可以達到一二十萬元。”王會生說。
王會生所包養在的店上村黃牛養殖示范小區是嵩縣閆莊鎮投資320萬元興建的,通過盤活店上村閑置牛場,改造翻建13間老舊牛場,目前店上村黃牛養殖示范小區養殖戶達到28家,實現統一培訓、統一防疫、統一飼草供應、統一糞污處理。
同時,店上村成立黃牛產業發展服務站,為養殖戶配備專業養牛“服務官”團隊,為養殖戶在養牛過程中的包養軟體交易、防疫、育苗、政策咨詢和宣傳等方面提供服務,提升養殖戶的技術水平。通過資源整合,店上村逐步形成了以黃牛育肥、母牛繁殖、存欄交易為主的黃牛養殖基地,今年以來,該村黃牛養殖規模已超過1200頭,其中存欄包養網比較610頭,出欄618頭。
以“養殖小區+養殖戶+農戶”的發展模式,成功實現了村內養殖戶抱團取暖、共同發展的目標,同時也擴大了村集體經濟收入。據介紹,店上村黃牛養殖示范小區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6萬元到10萬元的收入。
“每天看著包養網自包養站長己喂養的小牛犢慢慢長長期包養大,這個過程很有成就感。”王會生一邊擦汗一邊笑著說,“今年打算再貸一些款,繼續擴大牧場規模,力爭把收入再提高一些。”
現代“牛經包養紀”白冰川
白冰川在為牛“打掃”衛生。
在嵩縣閆莊鎮店上村的一塊灘涂荒地上,簡易的牛棚、堆放的牛草、不大的冷長期包養庫、低矮的小屋構成了一座占地4畝多的簡陋院落。烈陽下,35歲的白冰川正在為牛添水加料。他說:“牛很溫順,只要有吃的喝的,長得很快,如果是育肥牛,兩三個月就可出欄了女大生包養俱樂部,拉到市場上就是錢。”
白冰川口中的市場全稱中原黃牛交易市場(以下簡稱牛市),位于河南省嵩縣包養站長閆莊鎮閆莊村南。該市場占地20余畝,逢農包養網歷雙日大集開市,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已成為區域內外知名產業品牌。
在這個流傳近百年的牛市上,參與交易的中間人被稱為“牛經紀”。這是一個古老的職業,僅閆莊鎮就有5包養app0余名“牛經紀”,而白冰川也是其中的一員。
“在這里買賣牛,價格不能喊出來,買賣雙方須通過經紀人在衣服下摸手談價,也叫摸碼子,手一摸,1萬3,1萬4……價格就這樣產生了。”說起這個古老牛市里的門門路路,年輕的白冰川充滿了熱愛。他說,自己從小就喜歡跟隨村子里的長輩到牛市包養網上玩,一來二去就掌握了很多牛知識,長大后便開始養牛。
“一年從我手里賣出的牛大概有四五百頭,一般的牛,我打眼一看就知道多少斤。”憑借這方面的“特長”,他順利成為了“牛經紀”。“買賣牛是一本良心賬,市場上稍微有一點點偏差,就會影響養牛戶的收入,不能馬虎。”白冰川說,“牛經紀”高度講誠信,這也是黃牛交易市場經久不衰、繁榮發展的主要原因。
不過,包養留言板和傳統的“牛經紀”相比,白冰川更有時代感,他不僅要關注周邊地區的牛市,還要及時掌握全國的行情。“幾乎每周都要與南方的同行通氣,密切關注活牛、牛肉的價格,只有這樣,才能賺到錢。”白冰川說。其實,白冰川的主要收入并不是牛市上的傭金,而是通過育肥牛的喂養、交易賺錢,僅此一項,就遠超“牛經紀”的傭金包養甜心網。
“現在我們包養網的生意都做到了南方的廣東、福建,他們也很喜歡我們這邊的牛,每個月要拉過去幾大車。”談起生包養意包養網ppt,白冰川很興奮,他說:“一頭育肥牛能掙千把塊,再加上政府的包養感情補貼和保險,一年下來賣幾十頭,收入還是非常可觀的。”白冰川笑包養情婦著說。
嵩縣牛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鼓勵與支持,2022年8月,嵩縣出臺了《嵩縣支持養牛產業發展十條政策措施》(俗稱牛十條),在母牛、牛犢養殖,“托牛所”建設,規模化養牛場、牧草種植、黃牛交易市場建設等方面進行鏈條化、全方位補貼。截至目前,嵩縣的牛、羊總飼養量分別達11.15萬頭、20.03萬只。
3月21日,河南省首家具備“線下線上包養同步交易”職能的“牛交所”在嵩縣掛牌運營。未來,嵩縣將通過線上線下齊發力,在養殖業實現新的突破。(完)
白冰川飼養的肉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