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包養網行】
光明日報記者 尚 杰 王冰雅
在甘肅蘭州,從市區鹽場堡碼頭登上游輪,順黃河而下,花兩個多小時,就能到達什川小峽碼頭。這是每包養網推薦年4月,蘭包養州市專門開通的水韻什川賞梨花線路。
走出碼包養網比較頭,站在黃河岸邊,一眼望不到邊的梨園內,棵棵古梨樹千姿百態,梨花層層疊疊綴滿枝頭,更有紅艷艷的桃花星星般點綴其間,美不勝收,吸引了大量游包養合約客前來踏春游玩。
皋蘭縣什川鎮位于蘭州東北方向20公里,母親河在這里掉頭北上,形成一秀美河谷盆地。自明代包養網嘉靖年間,包養先民開始在此栽植梨樹,如今留下了總面積1.2萬畝的梨園,核心區達到近4000畝,形成了一處獨具特色的農業文化遺產。
這里的梨園突出一個“古”字。什川鎮現存百年以上古梨樹9423株,其中樹齡3長期包養00年的有包養網2000余株,有著“世界第一古梨園”之稱。近些年,皋蘭縣對每一株古梨樹重新進行了GPS坐標定位、掛牌,形成一樹一檔的數字檔案,為古梨樹包養管道頒發了二維碼“身份證”。蘭州市也出臺了什川古梨樹保護條例,推動古梨包養甜心網園的保護駛入法制化軌道。
“這古梨園主栽兩個品種包養網心得,先開花后出葉的是冬果梨,花和葉同時發的是軟兒梨。”什川鎮上車村村干部魏生恒告訴記者包養,古梨樹樹齡雖高,但結出的梨子卻依舊香甜可口,這離不開當地人包養網代代相傳的守護技藝。
60歲的魏永尚正踩著7米多高的“天把式”云包養網評價梯,揮動著1米長的細木棍,對古梨臺灣包養網樹進行人工授粉。這是項純手工技藝,需要在短短的梨花盛開期完成。授的花粉是重新栽植的現代品包養價格ptt種梨樹上采集的。經過這道工藝,結出的冬果梨皮薄、肉細、水分足,在市場上也能賣出好價錢。
去年老魏家的20多棵梨樹包養網產出了一萬多斤的軟兒梨和冬果梨,帶來了6萬余元的收入。依托什川古梨園,皋蘭縣打造了“梨花溪”“陶園街”等游客打卡地,建起100多家度假梨園,培育了20多家瓜果合作社,持續開發野區露營地、精品民宿,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帶動群眾戶均包養網年增收1.3萬元以上。
今年梨花季,皋蘭縣整合全縣文旅資源,推出3條包養網精品旅游線路和16項包養網特色文旅活動,活動從4月1日開始持續到5月10日。其中,“一村一品”群眾包養站長性文化精品展演、蘭州鼓子專場展演等文藝活動好戲連臺,讓游客沉浸式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萬樹梨花成新賞,惠風多和甜心寶貝包養網暢……包養網”在梨園旁邊的廣場上,皋蘭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蘭州鼓子的表演吸引了眾多游客。“我們在保持原汁原味曲調的同時,嘗試采用填新詞、用普通話演唱等方式,讓蘭州鼓子在創新中傳承。”皋蘭縣文化館副館長孫伶俐告訴記者,梨花節也為蘭州鼓子的傳承提供了展演交流的平臺包養網。
今年梨花季,皋蘭縣還迎來了特殊的客人——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長期包養業文包養網化遺產科學咨詢小組的咨詢專家,他們要對什川古梨園系統包養金額申報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開展實地評估。早在2013年,包養價格什川古梨園就被原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這次包養網實地考察評估,也意味著什川古梨園申報世界農業文化遺產進入關鍵階段。
“什川古梨園現存近萬棵百年以上古梨樹,其特有的高架云棚栽培技藝及黃河沿岸梯田生態包養網系統,構成我國西北地區罕見的農業文化遺產樣本。”皋蘭縣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縣里將進一步統籌傳統技藝傳承與現代技術應用,促進生態農業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讓千年農耕智慧煥發新生。
發佈留言